23
2015
-
12
传高通骁龙820产能吃紧面临供货压力;紫光影响货贸谈判? 邓振中:两码子事;周子学:集成电路产业可作为供给侧改革重要
作者:
1.传高通骁龙820产能吃紧面临供货压力;
联发科(2454)进军高阶4G晶片为毛利率止跌指标,相关消息更成了股价波动的关键。
近 日传出高通较新高阶晶片骁龙820处理器出货受三星14奈米FinFET产能排挤,下季将有缺货疑虑,不但让联发科的高阶Helio晶片本季出货意外优于 预期、推升营收可望超标,也激励了联发科昨(22)日股价强弹,盘中一度突破季线攻上267.5元,不过终场涨幅收敛,以260.5元作收。
高通较新4G高阶智慧型手机晶片骁龙(Snapdragon)820处理器,舍台积电的16奈米FinFET制程,选择了三星的14奈米FinFET制程,看似高通可能因此有机会交换到三星智慧型手机订单,不过,仍被三星反将了一军。
近 期三星推出较新高阶晶片Exynos 8890,并宣布与上一代Exynos7420一样,皆采三星的14奈米FinFET制程生产,因三星自有晶片不但自用,还积极销售给大陆高阶机种。在三 星有意作大自家晶片以追求获利的前提下,三星14奈米FinFET制程产能率先供给自家晶片采用,致使高通骁龙820处理器惨遭产能排挤、甚至较快下一季 即得面临供货压力。
事实上,高通正在韩国面临多方压力。一是,高通的高阶晶片恐面临三星的先进制程产能排挤影响出货;二是,三星智慧型手机采用高 通的比率也正下滑,主要是三星今年智慧型手机S6舍弃骁龙810处理器、改采用自家晶片后,三星智慧型手机的毛利率顺利止跌提升,因此三星新机S7预计也 将下修采用骁龙820处理器的比率。三是,高通向三星智慧型手机收取的整机*授权目前正接受韩国政府以收费不公进行调查。
高通在韩国难逃的多项压力,却让台湾业者有机会受惠,高通有意回头扩大在台积电的投片量。而高通将产能由三星转向台积电的转换期间,等同于其高阶晶片难逃供货吃紧问题,而联发科则因此有了见缝插针作大市占的空间,也让联发科明年的毛利率有止跌反弹的机会。
(工商时报)
2.矽品歧路 台湾半导体产业路径选择题;
导读
矽品引紫光入局,意味着两岸半导体产业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随着紫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深入,必然能够给台湾企业带来联动发展。此前,联发科与紫光的“暧昧”,以及台积电在南京建厂的计划,都反映出台湾支柱企业的这种合作倾向。然而,外界的另一种声音是,让日
月光吞并矽品,通过扩大市场、资本、技术优势,来与逐渐成长的大陆企业以及全球半导体巨头在大陆投资的产业相抗衡。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持续发酵的“紫光与日月光之战”,在台湾半导体封测公司矽品发声之后陷入焦灼。12月21日,矽品回复日月光100%股权收购声明,表示“将于本月28日举行董事会,针对公司未来发展、股东、客户、员工的较佳利益进行评估,再予以答复。”
日月光、矽品分别是台湾地区*、第二大的半导体封测公司,二者2014年收入分别为84.4亿美元、26.3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
今年8月,日月光宣布收购后者25%的股权,但遭到矽品的强烈抵制。4个月以来,矽品一直想方设法拖延、反抗日月光的股权入侵,而风头正劲的大陆芯片集 团清华紫光则是矽品较佳的白衣骑士。当然,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打开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合作的大门,清华紫光的芯片帝国也将更上一层楼。
以“未来发展”为首要评估标准的矽品,自然倾心紫光。但在大陆资本对台投资限制条款以及一边倒的舆论面前,外界形势对紫光、矽品格外不利。
这其实也是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纠结——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重要向中国大陆迁移的趋势下,诸如台积电、联发科等台湾半导体支柱企业都有意像矽品一样与大陆企业深入合作。然而,台湾的舆论似乎站在另一边,更加支持日月光通过合并、封闭来壮大自身。
股权大战
2015年8月21日,日月光宣布以每股45新台币为对价,公开收购矽品2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日月光将成为后者较大股东。当时,恰逢台湾股市低点,矽品股价为今年较低点33.5新台币,日月光收购价相当于“溢价30%”。
但一周后,矽品董事会公开质疑日月光,并指出8月21日之前90日的平均股价为44.87新台币,日月光仅溢价0.29%。矽品董事会建议股东不要向日月光售卖股权。
真正让矽品担心的是经营权旁落。由于日月光、矽品在技术、市场客户高度重合,日月光成为矽品较大股东后,必然会对矽品进行经营改革。矽品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了对这一情况的担心,甚至公开要求日月光“说明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不要董事席位”。
8月28日,矽品董事长林文伯邀约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双方将通过股权交换方式达成策略联盟。根据协议,如果合作达成,富士康将持有矽品21.4%股权。这样一来,即使日月光收购成功,富士康也足以与日月光抗衡,而矽品则可以保持独立经营。
但由于矽品股权极为分散,矽品董事会的一系列建议、举措并未收效。仅仅一月之后,包括寿险公司、外资股东与美国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投向收购方,日月光公开 收购一举突破邀约上限的25%,达到36.83%的高比例。9月22日,日月光宣布完成收购矽品25%股权,总收购价352亿新台币(约70亿人民币)。 而其后,外资股东在与富士康的策略联盟的董事讨论会上投下了关键的反对票,矽品与富士康联盟破产。
当然,矽品对这一结果并不甘心。10月15日,矽品在高雄法院起诉日月光,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驱逐后者。其间,矽品与日月光多次通过股市公告隔空喊话,言辞激烈。
与此同时,矽品员工成立600余人的自救会,公开游行抗议日月光入局,并提出过矽品员工的“八项要求”,但日月光始终未予以回应。甚至还有矽品股东公开指责日月光的污染行为以及日月光董事长的私人品行。双方矛盾之深可见一斑。
日月光入主矽品已成定局、矽品无计可施之际,恰逢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赴台,6亿美元入股台湾力成科技,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此前,紫光集团旗下同方国芯刚刚公布800亿人民币定增方案,赵伟国还宣布了未来5年成立3000亿集成电路基金。
而且,赵伟国赴台时机恰逢“习马会”前夕,赵伟国在台湾掀起了一波“两岸半导体合作”的舆论风向。
12月11日,紫光宣布以每股55新台币认购矽品约10.33亿股,该认购价溢价22%,总入股金额568亿新台币(约111亿元)。如果该认购完成,紫光将以24.9%股份成为矽品较大股东,而日月光股份则被稀释为19%,成为第二大股东。
合作VS封闭
在入股矽品的同时,紫光还宣布入股另一家台湾封测公司——南茂,占后者25%股份。统计力成科技、矽品、南茂三家封测公司市场份额,紫光在封测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17%,接近日月光的19%。
紫光不仅打破了日月光吞并矽品的计划,还威胁到了日月光的市场地位。
12月14日,日月光紧急宣布,以55新台币的对价现金收购矽品100%股份。日月光需要为这一收购支付超过40亿美元现金,是日月光现金流的两倍。
重金收购封锁紫光之外,日月光还在记者说明会上呼吁“政府应该优先考虑本土收购”。与此同时,台湾媒体舆论一边倒,反对矽品引进紫光,与之前倡导“两岸合作”的声音截然相反。
事实上,对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而言,双光之战的结果意味着两条路线,这也是该股权之战引发媒体持续热炒的根本原因。
大陆是目前全球单一增长的半导体市场,而且,在2014年*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推进刚要》之后,大陆半导体呈崛起之势,包括Intel、德州仪器、高 通等半导体巨头开始在大陆加大投资力度。而台湾半导体企业却受政策限制很难在大陆开展投资,在全球半导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引紫光入 局,意味着两岸半导体产业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随着紫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深入,必然能够给台湾企业带来联动发展。此前,联发科与紫光的“暧昧”,以及台 积电在南京建厂的计划,都反映出台湾支柱企业的这种合作倾向,其中一位企业发言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必然要在大陆布局,越早出手越有 利。”
另一种路线则是日月光吞并矽品,通过扩大市场、资本、技术优势,来与逐渐成长的大陆企业以及全球半导体巨头在大陆投资的产业相抗衡。
眼下,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都在政策与产业的博弈中陷入纠结。
作者:陈宝亮 21世纪经济报道
3.美光科技业务状况有望在2016年好转;
美光科技在经历2015年的沉重打击后,2016年有望出现好转。
个人电脑(PC)需求放缓严重打击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 MU)。美光科技超过60%的收入来自DRAM芯片。DRAM芯片是重要的PC组件。在过去一年里,美光科技股价跌去了60%。利润和收入大幅下滑。利润 率受到挤压。该公司定于周二公布的*财季业绩料将凸显出艰难的经营环境。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美光科技股价一直波动较大,周期性驱动的电脑芯片业务推动其股价起起落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过去一年里,美光科技的客户一直在消化内存库存,预计这一趋势不会在2016年重演。
分析师们为美光科技截至11月底的*财季业绩设置的门槛低得令人难以置信。DRAM芯片市场的任何企稳迹象都可能成为美光科技股价反弹的动力。
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预计美光科技*财季每股收益22美分,远低于上年同期的97美分。而今年2月份时,分析师们给出的预期为每股收益1.01美元。
此外,美光科技的NAND闪存芯片从迅速增长的移动市场中受益。NAND闪存芯片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数据储存。在上一个财季中,移动芯片业务收入占到美光科技总收入的27%,占比较上年同期的22%有所提升。
相比同行,美光科技的股票估值显得很低。该股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收益的市盈率为9.6倍左右。相比之下,费城半导体指数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收益的市盈率为14倍。华尔街日报
4.TDK出价2.24亿美元想娶Micronas
看好磁感测器将在工业与汽车电子应用扮演关键角色,电子元件制造商TDK近日向在这一领域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的瑞士半导体公司——美光(Micronas)提出了收购邀约。
TDK大手笔地提议以美光60天平均股价的70%溢价进行收购——他们愿意支付每股7.5瑞士法郎,总计约2.232亿瑞士法朗(2.24亿美元或2.06亿欧元)的收购价格。美光也已经表示将建议其股东接受这一收购邀约。
从 TDK的立场来看,这项收购的目的在于增加该公司在汽车、工业、资讯与通讯技术领域的销售与盈利能力。该公司表示相当看好这一类应用对于感测器的需求增 加,而且也认为美光是霍尔效应感测器的主要制造商,拥有汽车领域的重要客户。美光目前拥有较广泛的霍尔效应感测器产品组合,以及为全球处理这些感测器资料 而客制的嵌入式微控制器。针对汽车的~、车体、舒适性与动力传动应用,这些感测器可用于侦测端点位置以及量测线性或角度运动。
根据熟悉美光的消息来源透露,TDK打算以这些感测器作为核心,进一步扩展相关业务。TDK则表示,藉由该公司在磁性材料的经验丰富技术,将有助于为双方创造合并综效。
目前,在基于汽车与工业应用的霍尔效应感测器市场,比利时半导体供应商——迈来芯(Melexis)是较主要的竞争对手。
从这一并购行动来看,TDK正持续其并购策略。在2008年,该公司曾经以12亿欧元(约18.7亿美元)收购被动元件业者Epcos。就像美光一样,Epcos也是一家针对汽车与工业市场的元件供应商。
编译:Susan Hong
(参考原文:TDK Grasps at Micronas,by Christoph Hammerschmidt)eettaiwan
5.高通帝国晃动:反垄断阴影笼罩 连续三季营收下滑;
高通帝国晃动
*收入可能大幅下降、移动芯片业务增长艰难、物联网芯片没有*优势,高通面临*的煎熬
全球范围的反高通垄断是这家公司挥之不去的阴影
谢丽容 | 文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域亚哥的美国高通公司,今年正好30岁。这家公司30年间共卖出超过75亿枚芯片,仅2015财年芯片出货量就高达9.32亿枚,是全球较大的智能芯片公司,但它正面临*的煎熬。
今年底,继中国之后,欧盟、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向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欧盟委员会指控高通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来打压竞争对手,此举可能导致高通遭受巨额罚款。高通在移动芯片领域的肯定垄断地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地区政府的注意。
投资者看到的是,高通已经连续三个财季营收利润下滑。
高通2015财年第四财季营收为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7亿美元下滑18%;净利润为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亿美元下滑44%。
压力之下,这家公司在今年11月裁员15%,在全球解雇了超过4500人,还计划在未来一年削减14亿美元成本。
更糟的是,今年7月,高通在投资人的压力下考虑拆分业务。经过五个月的评估,高通特别委员会近期发布新闻稿,称将不会考虑激进投资者Jana Partners提出的分拆芯片业务和*授权业务的计划。CEO史蒂夫·莫伦科波夫对外宣称,“一个联合、互补的高通才是较符合股东利益的商业模式。”
资本天性短视,但作为一家过去十年增长都在两位数的大型上市公司,如果拒绝拆分建议,那么高通决策层需要快速扭转经营情况,并让这家公司保持前途无量的形象。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高通决策层,都不愿看到高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英特尔。
利空出尽?
高通是一家站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上的幸运公司。尽管1985年就成立,但真正飞起来是在2007年移动互联网爆发以后,凭借其在1989年就开始积累的CDMA*和技术,高通成为全球*大无线芯片供应商。
2009年到2014年是高通极其风光的五年,在这五年中,高通的年营收平均增幅超过20%,但从2015财年开始,高通年营收出现下滑,*期维持了五年。
有分析认为,高通业绩下跌与其2014年初推出的不成功的骁龙810芯片有关,此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作为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市场对高通的期望就是不断推出先进业界的产品,一旦无法做到,股价就会*波动。
高通过去数年在全球占据超过50%的移动芯片市场份额。2015财年,高通营收的52%来自中国,16%来自韩国,13%来自中国台湾,但在这些核心市场均受到反垄断调查。今年,高通股价已累计下跌约37%。
部分投资者认为,如果高通公司能够进行分拆,略微放松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监管者的态度或许会变得温和。
分拆无异于饮鸩止渴。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波夫较终决定继续以现有的结构运营。他对外界公开表态,“XPJ(中国)(高通)有一个既定计划,在适当的时候,该计划将推动公司利润增长,XPJ(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来执行这一计划。”
如果史蒂夫·莫伦科波夫推动利润增长的计划主要聚焦在短期的话,那么他说得没错。
高通总裁德里克·阿贝尔(Derek Aberle)在高通第四财季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分析,授权营收的下滑拖累公司第四财季净利润下滑44%,原因是一些中国手机制造商少报了销售额,或者直接停止向高通支付无线技术*费。
今年2月,中国*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并为智能手机厂商使用其*设定了官宣费率,发改委规定中国手机厂商按照整机价格一定比例向高通交纳*费,这一比例相当于高通此前自行收取费率的65%。
一位中国主流手机厂商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评论,发改委确实向高通开出了天价罚单,但高通按照整机价格收取*费的商业模式却在中国被合法化了。
《财经》记者获悉,近期,中兴、TCL、小米公司已经和高通签订了*授权协议,中国的另一大智能手机厂商联想也将在近期与高通公司签订全新的*授权协议。联想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在全球卖出1880万部手机,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出货商。
高通公司预判,财务上的短期压力已经利空出尽,高通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中国,随着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公司陆续与高通签订*授权协议,高通公司的授权营收和利润将快速反弹。
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波夫还寄望于新款芯片产品骁龙820反转市场。
高通的另一个核心业务移动芯片处理器也正在遭遇较困难的一段时光。产品失败、丢掉大客户和令人失望的业绩接踵而来。
高通在2014年4月发布的骁龙810是一款失败产品,发布后半年都没能很好地解决发热、功耗等问题。不仅让小米Note出现过热问题,降价让市,也让 高通失去了三星这个大客户,三星宁愿在旗舰机(S6、S6Edge)上放弃骁龙810,而使用自家的Exynos7420。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高通在全球手机处理器市场虽然以47%份额高踞榜首,但相比2014年同期的55%,有8个百分点的跌幅。
这与整个手机处理器产业大势及竞争对手的态势相逆。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处理器市场同比增加20%,海思、英特尔、三星都增长了超过一倍。
12月初,高通在中国发布了骁龙820。高通产品市场副总裁颜辰巍在发布会上表示,骁龙820不仅综合解决了发热问题,还优化了电池续航、性能等方面能力,不仅是高通的旗舰级产品,也是代表移动处理器较高技术水品的作品。
高通需要一款给力的新产品来重新凝聚市场。《财经》记者从多个主流手机厂商处获悉,按照内部规划,2016年新发布的重要机型将采用骁龙820。
更为重要的是,骁龙820为高通和三星的关系缓和带来契机。外媒消息称,三星将在明年推出的Galaxy S7旗舰手机会分为两种版本,分别使用高通骁龙820以及三星自家的Exynos处理器,“高通版”将主要在中国和美国销售,发布时间是明年初。“三星 版”则面向其他*销售。
这是一个巨头抱团取暖的时代。前期的市场表现验证,三星完全可以在高端手机中只采用自家处理器,但依然部分 采用骁龙820,核心原因在于三星同样备受增长压力之苦。有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高通的骁龙处理器一直由三星电子的半导体部门代工制造,三星需要 继续获得芯片代工订单,二者互取所需。
如此来看,短期内高通的两大业务——*授权业务和移动处理器业务都将有*的业绩回弹趋势,这或许是高通说服投资者的较大理由。
史蒂夫·莫伦科夫预期,高通在下一个财季的营收利润将略微超出预期。2016年下半年就将看到骁龙820带来的巨大反弹。
后续压力
解决短期财务压力之后,高通是否可以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之上继续膨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高通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其主营业务是移动终端芯片,但收入主要来自两大部分:芯片销售和*费,*授权模式才是高通较大的创新——它为合作伙伴提供的是包括芯片产品和相关组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不仅包含高通自己研发的*,也包括高通的IP团队通过交叉许可纳入到自己的*组合中的第三方优质*。
这样一来,与高通合作就意味着,高通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使用高通的*,还可以使用高通*组合中的第三方*,免除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和风险,大大降低了手机厂商的经营成本。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让高通获取了丰厚的*收入,还让高通的芯片方案产品长期占据主流市场。高通2013财年年报显示,其*授权业务以30%的营收占比,贡献了高达87%的税前利润。
但好日子似乎难以继续了。
目前对高通提出反垄断审查的地区,均是高通的核心市场、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如果这些市场的监管者强迫高通降低*收费,高通的收入将大大减少。在其他智能手机主要市场,比如印度,高通也很有可能遭遇新一波反垄断审查。
减少对*授权业务的依赖,增加移动处理器业务在利润贡献中的占比,是高通的必由之路。
而市场环境对高通并非有利。高通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中国,2012年,中国智能机出货量增长了一倍以上,此后增速逐年放缓。IDC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机出货量增速仅略高于1%。
下一阶段,全球智能手机的增长热土在亚非拉市场的中低端产品,但这并非高通强项。
高通在2014年9月面向低端市场推出骁龙410,支撑了大批定价为“699”的手机,比如红米2、荣耀畅玩4、联想乐檬K3、大神F1。但这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在MTK、展讯等多家芯片公司压力之下,骁龙410的售价曾一度从高于10美元降到低于7美元。
近年来,联发科、展讯等芯片公司与高通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且前者更善于在中低端市场周旋,高通的优势依然在中高端手机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此前的高基数之上提升市场份额,对于高通来说实在太难。
高通确实在顺势而为,希望借助*优势把更多芯片卖给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手机公司。《财经》记者获悉,高通正在和多家手机公司谈判,希望这些手机厂商在亚非拉等*市场出售的智能手机搭载高通芯片。
高通还在积极帮助华为进入美国市场。除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华为手机选用高通芯片之外,高通还在帮助华为与主流电信运营商建立更加密切的渠道关系,此外,高通还能有效帮助华为避免美国*流氓的纠缠。
以此为交换,华为将给予高通更多的市场支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手机公司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高通确实可以帮助这些*储备不足的中国公司扫除走出*的*障碍。初期双方会有一定的合作,但要真正立足海外市场,手机厂商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并选择真正合适的芯片供应商。
也就是说,高通*和市场捆绑的战略利益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发挥协同效应,但随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小、市场越来越成熟,这个协同效应所能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
未来赌局
高通布局未来市场的另一个难题在于,在产品形态、需求和量级完全不同的IOT(物联网)市场,高通既有的*布局和技术优势能否延续?它既不擅长定制化服务,更无法掌控量级更大的物联网设备公司。
高通从2014年开始布局IOT市场。高通的强项在连接技术,至今,高通在3G/4G网络的支持上仍有巨大的研发投入,Cat12、上下行载波聚合、LTE广播等通讯技术都是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
但衡量一个公司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除了技术,还有商业和市场。
按照高通的规划,高通正在整合包括4G LTE、3G、WIFI、蓝牙、NFC等连接技术,推出了面向物联网的ALLSenn联盟,这个联盟的优势在于,可以让联盟成员的设备完全兼容在一起互联互通,就连HomeKit也是可以兼容的。
利用现有的市场号召力和产业链聚合能力整合技术资源,并顺应开放大势,这让高通在IOT领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目前,这个联盟的成员已经接近150个。
在2014财年,高通的非手机细分市场收益超过10亿美元。2015财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6亿美元;集成高通技术的IoE产品出货量已经超过1亿。
其他巨头也擅长做这个事情。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错过了智能手机这波浪潮,在平板电脑之后,将生态圈的战略思维延续到了IOT领域,并将IOT市场视为下一个战略级市场。
无论是技术、市场和商业能力,英特尔都不逊色于高通,双方之间的布局也大致类似,未来谁胜谁负,目前难有定论。
高通的另一个挑战在于,IOT市场更加分散、更加细化,对于一向用一款产品打天下的高通而言,从产品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从大量级市场向细分市场耕耘,以及从一个技术公司向生态产业主导者转型,这些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经验可循。
换句话说,这个市场反而更加容易给中小型公司爆发的机会,这也是近两年半导体行业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热潮的核心原因所在。而对于英特尔、高通这样的大型公司而言,想要统治市场,反而很难。
高通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这个市场快速脱颖而出。高通曾在智能手机时代塑造了手机芯片格局,如果不参与下一个时代的秩序建设,就将可能被逐渐形成的新格局吞没。
《财经》杂志
6.周子学:集成电路产业可作为供给侧改革重要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出席了2015中国产业经济学术 年会,并在会上作出了主题为“以供给改革促进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报告发言。周子学表示,只有通过持续、低成本、大量的资金投入及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成电 路产出的有效供给,才有望达到在未来5年奠定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在10-15年后在每个细分领域均有企业跻身全球*阵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周 子学指出,目前,“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支撑经济发展的效应正在减弱。我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度下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供需不 平衡问题凸显。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供给不足。习*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 效率。”供给侧改革被提到重要位置,表明中国改革思路已经从之前的侧重以需求管理刺激经济转为将把更多侧重要用于供给管理。
谈 到供给侧改革,他认为,应重要回顾下“供给经济学派”。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提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经济纷纷 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刺激政策难以为继。为了走出滞胀,“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分别 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
中国“供给侧改革”较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传统的 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而高端制造业供给不足。当前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其思想虽借鉴了供给经济学派的精髓,但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更好的结合中国实际情 况,通过多方面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较终增加高端行业的供给。
增 加高端行业供给应重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行业中发展态势较好,很少有产能过剩的产业,而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集成电路产业,2014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184亿美元,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作为重要对象。这里,就以集成电路为例说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可 以做一个简单推算。根据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现状,可做未来5年基于中国市场的投入产出推算。目前我国设计、封测、制造等全产业链中,制造业产出约 占全产业链1/3左右,由于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其投入较大,约占全产业链投入的2/3。按照起首进的制造业企业经验数据,制造业每产出1元,需要3元的 投入。
在此基础上,假设5年后中国企业自行供给份额达到目前进口额的一半,即产出达到约1100亿美元,那么制造业的产出约为400亿美元,而投入需要约1200亿美元,即约7500亿人民币。从全产业链看,资金总投入需达到11000多亿元人民币。
这 1万多亿资金量的投入,假设企业自筹和各种投资基金的投入占一半比重,剩下的一半投入则主要靠银行贷款解决。而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正处于发展期,银行贷 款成本高、资金压力大,需*再在政策上解决一个企业贷款的成本问题。在此,建议*成立专门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建设基金,着力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供给侧融 资成本偏高的问题。
根据集成电路产业长期高投入、持续投入的发展规律,为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问 题,企业需要长期低成本支撑,因此建议专项建设基金期限设为15年,以无息贷款或1%左右的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根据上面测算,总金额需达到 5000亿人民币以上,其中60%以上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用于制造业新生产线产能建设、新产品开发以及流动资金的补充等;运作方式可借鉴国开行与农发行 1万亿支持地方基建的专项建设基金。
同时,配合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建设基金,尽快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着重培育良好集成电路企业上市,在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发行制度等方面给予合理安排,确保企业上市融资及各种资金退出渠道的畅通。
只有需要通过持续、低成本、大量的资金投入及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成电路产出的有效供给,才有望达到在未来5年奠定产业基础,在10-15年后在每个细分领域均有企业跻身全球*阵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集成电路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其他产业如面板等也都存在类似情况。*只有通过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交易成本降低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才能增加高端产业供给,避免形成供需错配,从而实现多方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中国电子报
7.紫光影响货贸谈判? 邓振中:两码子事
(*社记者黄巧雯台北22日电)外传大陆紫光集团近期大动作宣布入股台湾多家半导体封装测试大厂影响两岸货贸谈判氛围,经济部长邓振中今天强调,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应分开来看。
中国大陆紫光集团大动作入股台湾矽品、力成及南茂等3家半导体封测厂引发社会疑虑,传出恐影响两岸货贸谈判氛围。
邓振中晚间受访时表示,两岸货贸谈判与紫光入股台湾半导体封测厂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应分开来看,且先前已说明对于紫光入股台湾半导体封测厂,未来会综合考量所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至于货贸谈判,邓振中强调,谈判过程会考量对产业有利及社会能够接受,否则若谈判结果,社会无法接受,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